材企業不僅需要商品品牌,更需要打造出文化品牌。因為文化品牌的影響力大,持續時間長,而且通過文化,在石材產品的營銷當中能夠輸出企業的思想和價值觀。研究表明,美國現在大的產業就是文化產業,它的產值占GDP總量的18%至25%。而且美國還占據了全球文化產業50%以上的份額,它憑借的就是美國政府通過補貼,來鼓勵輸出企業文化產品,由此可見文化品牌的重要性。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曾表示,中國缺的就是文化品牌,也因為文化品牌的和文化品牌的打造需要更長的時間,所以要及早規劃。
有些企業會認為自己已經注冊商標了,這個商標就是企業的品牌了,這是誤解。注冊商標只是企業跨出走向品牌的一步而已,這就好比是建造高樓大廈之前得先選好地塊一樣,要使注冊商標成為一個品牌需要經過一個漫長且不易的過程。品牌一詞來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,它的中文意思是“烙印”,在當時,西方游牧部落在馬背上打上不同的烙印,用以區分自己的財產,這是原始的商品命名方式,同時也是現代品牌概念的來源。
品牌需要營銷,一提到做品牌的營銷,通常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各種促銷場景,不過消費者對于各種叫賣、討價還價的聲音早已習慣了,他們對這種促銷方式的熱情并不大,而且這種方式對于品牌自身的獨特性沒有實質幫助,更可能影響到品牌的推廣。所以品牌的營銷還是要通過建立自身的文化品牌進行宣傳,在市場競爭的機制下,依靠商業運作,力求將好的文化品牌和自身的產品流向市場,讓社會廣泛認知和被消費者所接受。
大家都知道雞、豬、牛、羊是因為人類對其的圈養,才沒有頻臨滅絕的危機。當然這些動物會被人類宰來吃,這是因為它們進入了人類的協作系統,這些動物如果想生存的更好,就須同時保證協作者也能生存,這些協作者就是我們人類,所以它們理所當然地進入了我們的肚子里。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一個品牌想要生存,就須進入更大的協作系統,因為品牌是經濟名詞,它只有打動消費者的內心,才能產生相應的市場經濟效益,才能轉變為財富,而財富通常來源于協作。
石材企業文化品牌的協作系統可以分為兩點,一是通過文化進行創新,開拓相關產業的資源,繼而滿足市場的需求,并在開拓相關產業資源的過程中,不斷吸取各地企業或者其他國家的文化精華,加以演變,讓它并達到足以完善自身的企業文化,要知道,從古至今文化的興盛都是雜交而成;二是和科技創新同行,石材企業應重視對生產科技的投入和設計運用,開放自身具有優勢的產品或生產設備,供同行之間進行學習和探討,因為知識向來都是在轉借之中才達到更完整的高度。
每家石材企業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,可能是過硬的產品質量,可能是完善的售后服務;也許是美好的文化價值,也許是管理體制。如果基于這些之上,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石材企業之間相輔相成的協作系統,把每家企業之間的文化理念進行揉合,把整個石材行業提升到一個新的文化高度,營造出良性的行業競爭環境,共同打造石材行業的文化品牌,只有把文化品牌這把利劍打造好了,才能在新常態下的組合之戰中奪得先機。